top of page

iPhone 17 Pro 系列:真正把「專業影像」塞進口袋裡 — 錄影升級實戰解析

  • 作家相片: Alan Wang
    Alan Wang
  • 9月21日
  • 讀畢需時 5 分鐘

已更新:9月27日

新一代 iPhone 17 Pro 正式具備電影級攝影機的專業功能。
新一代 iPhone 17 Pro 正式具備電影級攝影機的專業功能。

Apple 於 9/9 發表了最新iPhone 17系列,這一代把 iPhone Pro產品線更明確往「電影級工作流程」推進:不只是提高像素或更新鏡頭組件,而是把 Raw、Log、時碼/鎖同步(genlock)、以及硬體散熱等一整套能在專業拍攝流裡用上的功能帶進手機。對常拍影片的創作者(vlogger、獨立導演、現場記錄者)來說,這些改變代表的是「從拍攝到後製」更大的自由度與可靠度。以下把重點拆成幾個容易理解的面向,並說明實際會帶來什麼差別。


細節表現更強:ProRes RAW + Apple Log 2 — 後製的空間更大了

iPhone 17 Pro 首度支援 ProRes RAW(可直接錄製 Raw 資料流),同時 Apple 在 Final Cut Camera 生態加入 Apple Log 2(Log 曲線記錄選項),這兩者合起來讓你在後製時能大幅拉回曝光、調整白平衡與做更進階的調色,而不會像一般 HEVC 影片那樣早早把影像細節壓掉或綁死色彩資訊。對想把手機素材接進專業剪接 / 調色流程的創作者,這等於把「手機拍攝」升級到能進入專業色彩管線的門檻。

實務提醒:ProRes RAW 檔案非常吃空間,錄影前請評估儲存與傳輸(且最好有後製軟體支援原生 RAW 工作流程)。


Open Gate — 用整塊感光元件錄影,畫面更自由

iPhone 17 Pro 支援所謂的 Open Gate(全感光元件錄影),意即可以使用傳感器的完整面積進行錄影,不再被固定在某個裁切框。對創作的好處是:更寬的構圖選擇、後製時可以更輕鬆做改構(reframe)或平移、也方便做 IMAX/寬螢幕等不同長寬比的裁切。對動態拍攝尤其友好,因為錄下的是更完整的影像資訊。


Genlock 與時碼整合 — 多機位與外部器材的橋樑

以往手機拍攝在多機位拍攝或要和專業攝影機同步時較麻煩(長時間碼、色彩差異、幀對齊問題)。iPhone 17 Pro 開放 Genlock 支援,並與 Final Cut Camera 平台整合,代表手機能與外部設備(甚至一整套專業攝影系統)做硬體級別的同步,方便做 Live Multicam 或在現場直接用多機位錄製、後製對齊更省力。這是把「手機」放進多機位製作流程的一個關鍵技術。


前置鏡頭革命:方形感光元件(Square CMOS)+更高畫質,vlog 體驗升級

Apple 把前鏡頭改為正方形(square)感光元件並強化影像處理,這不是單純的形狀改變:方形 sensor 在實務上提供更靈活的構圖(橫/直/方格都能直接取用更多畫面),搭配 Center Stage 與改良的電子影像穩定,對 vlog、直播與自拍導演來說能得到更穩定、更可裁切的主畫面及畫中畫選項。實際測試者也指出,新的前相機在穩定性與取景靈活度上明顯提升,對常以手機為主鏡頭的創作者是實用性的進化。

小技巧:拍 vlog 若你要在後製中改構圖(例如做橫向影片但想保留直向的社群短片版本),方形 sensor 的額外影像邊界會讓你有更多緩衝空間。


散熱設計的重大改進:VC散熱板加入,讓長時間錄影不再容易掉幀或降頻

連續長時間錄 4K/ProRes 類型錄影會讓手機發熱,過去手機在高溫下會自動降頻或限制錄影品質,甚至可能降低螢幕的最高亮度,使得戶外拍攝難以監看畫面。而iPhone 17 Pro 首次導入 Vapor Chamber 散熱板與其他機構/材質調整,能把 SoC 的熱量更有效地散開、維持高頻率運算較長時間,對戶外長錄或高負載的即時錄影非常關鍵 — 也讓持續錄影時出現的過熱降速情況顯著改善。這個硬體層級的改良直接提升了手機在專業場景下的可靠度。


ACES 色彩科學:手機素材能直接融入電影級管線

對於常需要把手機畫面和其他攝影機(如 ARRI、RED、Sony Venice)混用的創作者來說,色彩管理一向是大麻煩。iPhone 17 Pro 這次更深度支援 ACES(Academy Color Encoding System)色彩科學,讓 ProRes RAW 或 Apple Log 2 的素材能直接套進國際標準的 ACES 工作流程。這意味著:

  • 不同攝影機拍出來的素材能更容易對齊色彩,減少「手機畫面一看就跳 tone」的尷尬。

  • 後製調色時能保有更寬廣的動態範圍與準確的色彩映射,讓影像輸出到電影院、電視或串流平台時都有一致性。

簡單說,ACES 讓 iPhone 不只是「單兵器材」,而能在 跨機種多源素材混剪中更自然地融合。


杜比視界(Dolby Vision):HDR 敘事的即時呈現

Apple 在前幾代已經導入 Dolby Vision HDR 錄影,iPhone 17 Pro 進一步搭配 Apple Log 2 與改良後的 HDR pipeline,在螢幕上即時預覽與後製輸出上都有更高的一致性。這帶來兩個實際好處:

  1. 即時 HDR 預覽:你在拍攝時就能直接看到接近最終輸出的 HDR 效果,避免後期才發現亮部過曝或暗部細節消失。

  2. 跨裝置傳遞:杜比視界已經是串流平台與高階電視的通用 HDR 標準,用 iPhone 錄製的素材能無縫上架到 Netflix、Apple TV+ 等支援 HDR 的平台,觀眾能第一時間看到完整的高動態範圍效果。

對 vlog 或商業短片創作者而言,這就像把「高端的 HDR 敘事」帶到日常拍攝:亮部的天空、夜景霓虹、舞台燈光都能更真實、更有層次地被還原。


為何 ACES 與 Dolby Vision 意味著「跨平台的未來」?

過去「手機拍片」與「電影製作」之間最大的隔閡就是色彩與輸出標準。現在 iPhone 17 Pro 一方面提供 ACES,讓它能融入專業級後製流程;另一方面又有 杜比視界,讓它能直接交付觀眾可即時感受的 HDR 效果。這形成了一個 「雙向兼容」

  • 要進電影/廣告後製?ACES 幫你打通管線。

  • 要直上串流或社群平台?杜比視界幫你保證效果。

這讓 iPhone 真正站在「專業製作」與「大眾傳播」的交界點,對影像創作者來說,等於把一台「隨時可拍、隨時可播」的混合型攝影機放在口袋裡。


實戰場景:誰會真正受惠?怎麼用最好?

  • 獨立紀錄片製作人:可以用 iPhone 做 B-roll 或進行多機位拍攝(Genlock + ProRes RAW),把手機素材無縫接入專業後製流程。

  • 旅遊 / 現場記錄 vlogger:方形前鏡頭 + 更好的穩定,讓自拍構圖更靈活;VC散熱板也讓你在夏天或長時間錄影時更少遇到熱當。

  • 廣告/短片創作者:高達8倍的變焦鏡頭+Open Gate + Apple Log 2 意味著鏡頭語言更自由、調色空間更大,手機也能擔任更正式的拍攝單元而非僅備援。


限制與現實面 — 什麼情況下還不能完全取代專業相機?

  • 依然受限於感光元件尺寸與光學長焦範圍(儘管 17 Pro 在鏡頭與解析力上有升級,但在淺景深、超長光學變焦與極端低光表現上,傳統大感光元件相機仍有優勢)。

  • ProRes RAW 檔案量大,後製硬體與儲存流程要跟上,否則會出現工作流程瓶頸。


為何這次升級「值得影視人關注」?

iPhone 17 Pro 不只是把「更好的自動模式」塞進手機,而是把「專業工作流程的關鍵要素」帶進來:Raw 錄影、Log 風格的色彩記錄、Open-Gate 的全域視野、以及可與專業設備同步的 Genlock,再加上實體散熱的改進,讓手機在真實製作場景中能更可靠地被當成主力工具來使用。對願意在拍攝時多用手動設定並能帶進後製的人來說,這就是把「手機錄影」升級為「可進入專業產線的素材來源」。

留言


這篇文章不開放留言。請連絡網站負責人了解更多。
bottom of page